Indigenous Images 原住民影像

原住民影像有三個目標:1.訓練學生的批判影像分析能力 2.介紹學生認識民族誌電影的歷史與理論 3.討論原住民自己創作影像的議題 . 這門課所使用的電影跟台灣原住民相關, 但我們會從寬廣的角度來觀看與討論台灣原住民電影.

Indigenous Images has three goals: 1. To train students in the art of critical film analysis. 2.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ethnographic film. And, 3. To discuss issues pertaining to media produced by indigenous peoples. Wherever possible this course uses films relating to Taiwanese Aborigines, but we will also watch and discuss a wide range of film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able of Contents

Course Info

Syllabus Website 課程網頁

Time and Location 時間與地點

  • 時間:星期一, 1:10pm-5:00pm
  • 地點:原A206

Requirements and Credits

  • 授課時數: 3
  • 開課班級: 學二

Instructor 授師

  • 傅可恩 P. Kerim Friedman
  • 校內分機: 5795
  • 電子郵件: fulaoshi@oxus.net
  • 辦公室: 原A404
  • 會談時間: 每週下午2點至4點或與教師另行約定
  • 個人網頁:http://kerim.oxus.net/

TA 助教

  • 課程助教: 盧姵岑 kc0206260006@gmail.com

Readings 閱讀書目

  • 全書
    • 蔡政良。《從都蘭到新幾內亞》。出版社:玉山社。2011.
  • 文章
    • Chang, Anita Wen-shin. “In the Realm of the Indigenous: Local, National, and Global Articulations in Fishing Luck.”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17.3 (2009): 643-653.
    • Ginsburg, Faye D., Lila Abu-Lughod and Brian Larkin ed. 2008(2002) 媒體世界:人類學的新領域,楊雅婷等譯。臺北:巨流。
    • Green, Rayna. “The Pocahontas Perplex: Images of American Indian Women in American Culture.” In Native American Voices: A Reader (2nd Edition), edited by Susan Lobo, and Steve Talbot, Prentice Hall, 2000.
    • Huhndorf, Shari. “Atanarjuat, the Fast Runner: Culture, History, and Politics in Inuit Media.”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5, no. 4 (2003): 822-26.
    • MacDougall, David. Transcultural Cinema.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大衛•馬杜格. 邁向跨文化電影. 台北: 麥田, 2006.
    • Nichols, Bill. 2001.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Pramaggiore, Maria and Tom Wallis. 2008. Film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 Boston : Pearson.
    • Kilpatrick, Jacquelyn. 2003. “Native Americans.” In The Columbia Companion to American History on Film: How the Movies Have Portrayed the American Past. Edited by Peter C. Rollins. p. 277-87.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部落格
    • Sterk, Darryl. 《真的不一樣:台灣「首部」原住民電影》。 芭樂人類學。 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2358
    • 趙恩潔. 《選擇死亡的方式:賽德克巴萊與台灣新記憶》。芭樂人類學。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3512
    • 郭佩宜. 《看賽德克‧巴萊評論的七個問題》。芭樂人類學。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3512

Films 影片

  • Please Don’t Beat Me, Sir!/請別打我,長官! (75)
  • When Harry Met Sally/當哈利碰上莎莉 (96)
  • Citizen Kane/大國民 (119)
  • Battleship Potemkin/波坦金戰艦 (clip)
  • Breathless/斷了氣 (87)
  • The Fast Runner/冰原快跑人 (172)
  • Reel Injun/英雄本色 (51)
  • Pocahontas/風中奇緣 (81)
  • Fishing Luck/等待飛魚 (96)
  • Nanook of the North/北方的南努克 (79)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持攝影機的人 (clip)
  • From Here to PNG/從新幾內亞到台北 (55)
  • Last Train Home/歸途列車 (85)
  • The Ax Fight/斧戰 (clip)
  • Lorang’s Way/洛倫的故事 (70)
  • Dead Birds/死鳥 (83)
  • Marangmotxingmo Mirang/伊邦小孩的影像信 (35)
  • Video in the Villages Presents Itself/村落影像秀自己 (33)
  • Dear Rice Wine, You are Defeated/親愛的米酒妳被我打敗了 (24)
  • Amis Hiphop/阿美嘻哈 (55)
  • Msgamil Once upon a time/泰雅千年 (24)
  • The moment run through/走過千年 (66)
  • The Stories of Rainbow/彩虹的故事 (55)

教學方法

除了讓同學對於這門課的主要課題有寬廣的理解外,本課程也希望發展每一位同學理解與討論學術文獻的能力 (包含任何視覺文本,譬如電影)。學生必須有能力在口頭與書寫作業中解釋文本的主要概念。書面作業得是由個人完成,口頭報告則會以小組進行。學生將會在第一堂課時分組。(組別會在加退選結束後調整,以確保人數平均)。每週作業會平均分配給各組,不過每週作業量會視班級大小而定,一般來說每一組一整學期會大約負責兩周。每一週學生必須要針對指定閱讀撰寫書面報告。此外,也期望每一組必須要在他們被指定的周次做口頭報告。這門課還有期中考與期末考,如果班級較小,會以口頭進行,如果班級較大,就得靠手寫考試。課堂參與對這門課而言十分重要,同學會根據他們在課堂討論中的付出,得到一個成績。最後,為了促進溝通,本課程會開立一個線上論壇。(在論壇中貼文也會算做課堂參與)。關於每一項作業的細節,請見課程大綱相對應的部分。

(Teaching Method, Grading, and Assignments in English)

評分標準

分數比例

  • 課堂參與: 15%
  • 撰寫報告: 25%
  • 口頭報告 (小組成績): 20%
  • 期中考: 20%
  • 期末考: 20%

分數意義

  • “E” (0-50) – 你像幽靈一樣,整個學期我沒見過你,或是你可能已經被騙到地獄去了?
  • “D” (50-59) – 你像殭屍,我在課堂上看到你的身體,但你的魂已經飄到不曉得哪裡去了。
  • “C” (60-69) – 士兵。你把每一件你被告知的事都做到了,沒多沒少。
  • “B” (70-79) – 學者。你對於學習新想法很有熱忱,但要達到A好像有些異想天開?
  • “A” (80-100) – 英雄。你結合了士兵與學者的性質,不只達到了課程要求,甚至在追求知識上有超越的表現。

作業

書面報告

  • 書面報告是個人作業,我鼓勵同學在小組中討論指定閱讀,但報告仍然必須由個人獨特地完成。(如果報告之間有任何雷同之處,會被視為抄襲並處分。)
  • 每一份書面報告需是控制在900到1800字間的原創書寫 (不包含直接引用和參考文獻的字數)。
  • 如果該週有超過一篇指定文本,或者如果我已經將單一文本分成好幾部份,那麼小組就要自行拆解並分配文本給組內成員,如此每位同學便只會需要撰寫一篇文本的報告。
  • 記得適當地引用你的資料來源!報告必須遵循標準的學術體例,尤其是關於文內引用和文末參考文獻的部分。(請見抄襲的部分,有更詳細的說明)。
  • 同學必須繳交所有指定的報告,才能通過這們課程。(不合標準或是抄襲的報告不會被計入)。
  • 所有書面報告必須包含以下部分,並且依照以下順序:
    1. 脈絡:討論文本的背景與脈絡。這需要做一些額外的研究,並且每一種文本的狀況都會不太一樣。譬如,如果文章是要回應前幾周另一位學者的大作,那麼報告就必須簡短介紹那一篇被評論的作品。如果文章是描述一個這門課同學不熟悉的文化或社會,那麼報告就要包含對該文化或社會的簡短介紹。脈絡也可以包含作者的資訊,但如果那對理解文章內容無所幫助,倒也不是很必要。(如果脈絡的討論與理解文章內容無關,分數會被拉低)
    2. 重點 (搭配例子):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的主要重點有哪些?有一些作者的主要發現很明確,摘要他們的重點並不難,但有些作者的文字則需要縝密的辨識,才能找到作者的主要論點。無論是何者,不要只列出重點的清單,要對每一項進行簡單明瞭的解釋。為了做到這件事,你需要提供一些例子,以闡述這些重點的意義。(如果同學可以補充自身的例子,將會得到額外的分數,無論是從其他文本或是個人經驗而來的例子)。
    3. 方法論:作者如何支持他們的論點?使用什麼樣的方法論(民族誌、統計學、檔案研究等)以及這些資料有多大程度支撐了他們希望做出的論點?(如果文章不是學術文獻,你可以跳過這一部分)。
    4. 評論:你個人對於文本的想法。形式上可以是問題、批評,或是思考這篇文章對你生活的重要性。這個部分必須反映出謹慎而原創的思考。(如果你透過老生常談或是陳腔濫調來避免說出一些有原創性的話,會被扣分,但是沒有錯的答案,同學們被鼓勵說出他們真的在思考的事情。)

口頭報告

  • 讀物分析是個人作業,而口頭報告則是小組作業。
  • 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參與口頭報告,每人輪流發言。
  • 如果同學因為遲到或是缺課而未能參與口頭報告,他們將不會在那次報告中得到任何分數,並且將會需要完成補救的作業,才能通過這門課。
  • 同學需要為口頭報告準備演講筆記。小組必須集體撰寫一份與書面報告不同的筆記。同學也不能直接讀出指定閱讀的內容。這些演講筆記須是集體努力的成果。
  • 各位也必須準備簡報。簡報檔不一定要與你們的演講筆記相同,但必須要能助於闡明與凸顯出你們文字中的重點。
  • 每一組有20分鐘報告。平均來說,你們不該在一張投影片花超過30秒,因此20分鐘得報告大約會需要40張投影片。此外,投影片必須以文字為基礎,必要時加上圖片或圖表。你們也要下一些功夫讓投影片更吸引人,讓教室最後方的同學也能輕鬆閱讀。

報告繳交

  • 書面報告繳交
    • 書面報告會在文本對應周次的前一週上課前截止。(如果當周沒課,請與助教討論如何繳交作業。如果第一次的報告是在第二週課堂前截止,那麼可以在前一天繳交。) 如此各組便能夠在寫完個人報告後、口頭報告前有一週的時間準備。
    • 除了繳交紙本外,所有同學當日也要電郵一份報告給助教。
    • 報告最上方應該要包含:名字、學號、電郵地址、作業截止日期,以及作業的完成日期。(最後一項僅需在完成日期與截止日期不同時出現)。
    • 報告的標題要是文本的名字以及作者。
    • 郵寄檔案時,請在檔名中打上你的名字與組別。
  • 口頭報告繳交
    • 簡報檔和演講筆記要在報告當日寄給助教(可以報告完寄沒關係)。
    • 兩份檔案都要在第一頁上方包含:組別、小組成員的名字和學號、作業截止日期、文本的標題與作者。
    • 郵寄檔案時,請在檔名中打上名字與組別。

課堂參與

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是你整學期成績中很重要的部分。不要擔心我是不是會不同意你的言論。我比較喜歡學生表達強而有力的意見,就算與我的立場不同也沒關係。如果你在同學面前會害羞,那麼你可以用參與線上討論來取代。兩者間沒有分別。

口頭考試

  • 同學們必須用對待書面報告的心態,同等地嚴肅對待口頭考試。
  • 口頭考試將包含在講課中討論過的主題,不只是指定閱讀以及課堂簡報,所以各位必須在上課時有好的筆記。(如果同學錯過任何一堂課,仍然有責任要去知道那堂課討論了什麼,應該去詢問其他同學以尋求筆記上的協助)
  • 期待同學能在考試前重新檢視所有課堂中的閱讀材料以及講課筆記。
  • 口頭考試時,只能攜帶一張寫有筆記的紙。(我建議各位不要寫太多筆記。問題必須被即時回答,準備太多筆記會讓你無法一時找到答案。)
  • 口頭考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但每一個同學必須自己回答問題,打的也是個人分數。已經回答數題的同學,將會被要求讓其他同學有機會先回答。
  • 缺席口頭考試,或是未能答出任何一道題目的同學,將會在這門課被當掉。

論文形式的考試

  • 如果是不尋常的大班級,就不太可能進行口頭考試。取而代之,同學必須要進行論文形式的考試。(如果有口頭考試,就沒有書面考試)。
  • 同學只被允許攜帶一張寫有筆記的紙應考。
  • 若在書面考試中缺席,或是未能回答任何一道題目,都會被當掉。

問題

如果有疑問,就發問!我有固定的辦公時間還有整班的電郵清單,同學們也有我們私人電郵。沒有藉口可以假裝不知道你被期待的課業要求。

當你在寫研究論文時,你必須解釋你是由何處得到你的資料。你使用的一些想法可能是你自己的,但是很多可能來自你於閱讀過的資料,和你依照主題訪問過的人們中,為瞭解釋資訊從何而來,你必須提供引用來源。

Avoiding Plagiarism - English version1

為什麼必須提供引用來源

  • 為了給你的作品可信性。顯示你已經從值得做的地方彙整想法。
  • 提供幫助給希望能去閱讀並檢查那些來源的讀者。
  • 保護你自己免於剽竊,當你引證出你全部的資料來源時,沒有人可以說你偷或者仿製其他人的想法。

剽竊是什麼?

康科迪亞大學把剽竊定義為:”提出另一個人研究的成果當做自己的,或是沒有適當的承認” (康科迪亞大學生編年目錄2003-2004,第65 頁) 許多人們或許認為偷竊或者複製另一個學生的功課意味著徹底的欺騙,它就如同簡單地參考複製其他人的想法卻沒有說明這些想法從何而來,因此你有責任去引證你所有的資料來源並尊重這個規章。

什麼認為是”他人的想法”?

  • 所有詞彙直接引證自另一個來源。
  • 所有想法解譯自一個來源。
  • 所有想法援借自另一個來源,如:統計數字,圖表,圖解。
  • 所有想法或資料引自於網路。

什麼不算是剽竊

  • 你不須引證那些廣為人知的知識,如:著名的歷史事件日期、或過去首相的名字,和像”千禧年的電腦問題”或“代溝”等詞句被大眾理解的概念。
  • 此外,在你的領域中,因同領域的人共用部分的知識,而可能被認為是常識的術語,例如:教育工作者的術語“語言經驗教學法’,或對藝術熱衷者的術語 “印象派主義”。
  • 認 知是否需要引證參考資料也受文化影響。在北美洲,讀者期待被告知想法的來源。在其他文化裡,甚至可能分享集體理解的某些想法或者是記住的本文。例如,一個 學生可能必須記住一份本文作為他在一個特殊主旨中的學習的一部分。如果他在他自己的國家重新寫作那份本文,他可能覺得不必提供來源,因為在那學習的每個人(包括教授)都知道是誰寫的。然而,在北美洲讀者期望被告知那位作者的名字

直接的引文:

當你使用其他人精確的話語時,你需要放置引文記號(“. . .”)顯示在那些詞彙的週圍。你也需要去注意不要改變措詞或重新組織這些話; 否則,你可能有誤述作者原意的過失。如果你想要略去作者敘述的一部份,你可以使用三個省略號點(…)顯示那些詞彙已被省略,在直接摘引之後,你應該使用一種標準的方法,表明資訊來源,用檔案說明你資料的來源。(最使用的是MLA和APA) (關於更多的具體關於MLA與APA,可參照康科迪亞大學圖書館引證指南)

請參考Chicago格式簡要範例學習如何正確地引用參考書目

解譯(解釋意思)

許多學生不清楚什麼是解譯。將原來的一些措詞重新排置,產生的解譯是不被接受的;使用相同的敘述結構但在一些關鍵字上改變措詞也是不被接受的。

一些例子2

原稿:

學生經常地在做筆記時過度使用直接的引文,結果使他們在最終的研究論文裡過度摘引,或許你最終的原稿中只有10%應該以直接引證的型式出現。因此,你應該努力限制記筆記時精確抄寫的的抄寫來源資料的總量。 [萊斯特,J. D.《寫研究論文》。 第2版(1976) 46-47。]

可接受的解譯:

在研究論文中,學生經常過度引證,以至未能把引證的資料保持到理想的水準。這問題通常起源自做筆記期間,它對必要地將紀錄材料逐字減到最小。 (萊斯特,1976)

一種剽竊版本:

當學生做筆記時,他們經常使用太多的直接的引文,導致在研究論文上佔大多部分。事實上,最後可能只有大約10%應該直接引證的材料,所以做筆記時限制原始資料的總量是重要的(萊斯特,1976)

你解譯時,確保理解原意是什麼,然後闔上書並且用自己的話書寫。同時,注意到你需要為瞭解譯,引證參考來源,即使你沒有直接引用。在上面的例子裡,來源自萊 斯特的資料,提供在釋義後方。當你是解釋意思而不是使用精確的話時,是否在來源括號中提出的頁數是可選擇的,但和你的教授核定,如同其他你提及的資料。

為麼麼抄襲是錯誤的

學校作業抄襲是一種欺騙的行為,也是不誠實、懶惰和對他人不公平。

抄襲是一種欺騙的行為,因為學術作業旨在幫助教師評估學生的思維,當你用 他人的作品假冒是自己的,你就損壞了這個任務的終極目標。不論抄襲是有意 還是無意,即使是無意的抄襲也干擾了老師準確評估學生學習成果的能力。如 果學生從事自我剽竊(瞞著老師交出用於其他用途的書面作業),也會干擾老 師。當早期閱讀了抄襲的作業(特別是不知不覺的閱讀),老師無法知道在準 備和編排課程上對學生有多大的幫助。

抄襲是不誠實的,因為學生提交別人的作品當作是自己的。這如同說謊。因為 適當註明在學術價值的重要性,無知不是一個可被接受的答辯。每個學生都已 被告知抄襲是不可接受的,並已接受正確的引用其來源的訓練。自我剽竊和抄 襲別人一樣是騙人的,由於沒有披露材料的來源,學生刻意給老師他們正在進 行原創作品的假象。

抄襲是懶惰的,因為他破壞了學術研究的根本目的。有兩種形式的知識:主動 和被動。可以閱讀英文但不能說它只有這個語言的被動知識,發展主動知識需 要強迫自己說這個目標語言。同樣的,用自己的話語撰寫複雜的想法是發展主 動知識基礎必要的。簡單的複製和貼上別人的話只能建立被動知識。通常缺乏 主動知識就導致寫不好論文,抄襲明顯任何人都熟悉的材料。再次,自我剽竊 是一樣糟糕,因為寫作的原始脈絡可能和目前的作業不完全吻合。它不僅是懶 惰的,而且常導致寫不好論文。

最後,抄襲對他人不公平。對其他做了這個作業的學生不公平。對浪費時間查 明抄襲材料的來源,以證實他們懷疑的老師也是不公平的。對該作品的原創作 者他們的想法沒有被計入也是不公平的。對整個班級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它孕 育著不信任的文化,對班級如何被授課產生負面的影響。


This document is by Kerim Friedman and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 Alike 3.0 Taiwan License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1. Adapted from the Student Learning Services, Concordia University. 

  2. These examples of paraphrasing are taken from the handout “Paraphrase - Write it in your own words.” 這些解譯的例子取自《解譯–在你自己的話中書寫》OWL Purdue University Writing Lab.